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诗的原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,贾母带领众人逛大观园。其中一个情节是大家在河里划船,宝黛钗共乘,宝玉看见枯败了的荷叶,问为什么不叫人拔了去。黛玉反
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为什么要拒绝宝玉的表白?
因为那个时候,男女之间是不可以有自由恋爱的,儿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即便有真爱,也是不能说出口的,一旦说
2020-07-06
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诗的原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,贾母带领众人逛大观园。其中一个情节是大家在河里划船,宝黛钗共乘,宝玉看见枯败了的荷叶,问为什么不叫人拔了去。黛玉反
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诗的原因
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,贾母带领众人逛大观园。其中一个情节是大家在河里划船,宝黛钗共乘,宝玉看见枯败了的荷叶,问为什么不叫人拔了去。黛玉反驳道:“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,只喜他这一句:留得残荷听雨声。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。”(李全诗为: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)
对于林黛玉的这句话,历来读者多有不解。李义山,即李商隐,晚唐大诗人,与杜牧并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如此高才,林妹妹为什么会说不喜欢呢?而且还是“最不喜欢”。真真奇了怪了。
《红楼梦》里的谜团原本不少,而越是难解,才越能勾引起读者的兴趣。
已故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对此也发表过自己的见解,他认为林黛玉撒了谎。理由是林黛玉《秋窗风雨夕》里的“抱得秋情不忍眠,自向秋屏移泪烛。泪烛摇摇熱短檠,牵愁照恨动离情。”是化用了李商隐的“冷烟残烛动离情。”(全诗为:十岁裁诗走马成,冷灰残烛动离情。桐花万里丹山路,雏凤清于老凤声。)老先生还指出,“留得残荷”一句,实在又是暗示将来黛玉的景况,正如曹公又用过“宝钗无日不生尘”,以暗示宝钗将来的处境——那也是李商隐的诗句。
但也有读者不同意周老观点,认为化用一句诗并不能说明就喜欢这个诗人。从林黛玉的诗作风格来看,以及她在教香菱学诗时推荐的几个诗人(王维、陶渊明、应玚,谢、阮、庾、鲍等人)来看,她走的是小清新的性灵派路线,和李商隐的隐僻、晦涩不搭调,说不喜欢李不足为奇。
还有读者认为,林妹妹并非不喜欢李商隐,而恰恰是因为太喜欢了。李的“沧海月明珠有泪”,“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“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”等句,句句戳中林妹妹的心扉,这些诗句仿佛就是她的爱情谶语。所以她害怕读到这些诗句,因此才刻意回避。
也有人认为林妹妹这是在表明立场,因为李商隐曾被认为诗品、人品低下,林妹妹作为大家闺秀,理应和这类诗人保持距离。
总之,众说纷纭,似乎也都很有道理。
至于她真的不喜欢李义山吗
李商隐这首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》,不如他其余的诗出名,黛玉都看过了,说明别的李商隐的诗,黛玉大多也都读过。
其实看看李商隐的诗,和林黛玉的遭遇还是满契合的,大约黛玉不喜欢李诗也是因为物以类聚的忧伤吧。
而且,这段文字中,黛玉其实是指桑骂槐,言在此意在彼而已,所以没必要当做定论。最后欣赏一下李商隐这首诗:
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
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
微信搜索公众号【醉爱红楼(zui2honglou)】关注后,在对话框发送人名,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,如:黛玉。回复诗句,获取相关诗句解析,如:葬花吟。回复回目,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,如:1。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