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结局如何

【导语】:

贾雨村结局 从贾雨村的出身、经历,基本可以预测到这个人的最后结局。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,出身于仕宦之族、诗书之家,但到了他这一代,却祖业衰落,人丁稀少,内心十分落寞,

  贾雨村结局

  从贾雨村的出身、经历,基本可以预测到这个人的最后结局。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,出身于仕宦之族、诗书之家,但到了他这一代,却祖业衰落,人丁稀少,内心十分落寞,为此,他刻苦读书。从志向上来看,贾雨村也算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,他随口吟出的联句“玉在椟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”,便体现了这种不甘平庸、不甘穷困潦倒的志气。

  于是,他索性离开家乡,只身去京城求取功名。经过苏州时,因为盘缠用尽,只好暂时寄居在葫芦庙,以卖字作文度日,因此与甄士隐一来二往有了交情。甄士隐也是一读书人,他虽不以功名为目标,但对贾雨村却惺惺相惜,见他穷困无上京赶考的路费,便慷慨以“五十两白银,并两套冬衣”相赠。得到甄士隐的资助,贾雨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苏州,直入京师,果然考上了进士,被任为苏州知府。

  到这个时候,贾雨村还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书生,能够为民请命,希望有一番作为,但他在官场的摸爬滚打中,却慢慢练就了一身“本领”。他顺利考上进士,被选调到苏州任知府,也算春风得意。然而,他学问好,官却做得不好,结果转眼遭人暗算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回说他:“虽才干优长,未免有些贪酷之弊;且又恃才侮上,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。不上一年,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,作成一本,参他‘生情狡猾,擅纂礼仪,且沽清正之名,而暗结虎狼之属,致使地方多事,民命不堪’等语。龙颜大怒,即批革职。”

  既有才,又能干,为何要参他呢?文中虽说“未免有些贪酷之弊”,不过贪腐本是帝制时代的通病,如果要参,百官皆可参,怎会独参他?所以,“恃才侮上”才是他被参的原因,新来乍到,目中无人,不参你参谁?于是,他被革职查办。

  这说明,此时的他还不懂得官场潜规则,还有些许书生气,头巾气。此谓“恃才”,说明他不能同流合污;此谓“侮上”,说明他不会巴结领导。不过,读书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悟性,只要有人点拨,有那么个机会,则一点即通。贾雨村后来就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人和难得的机会,游至扬州,巡盐御史林如海请他当家庭教师,古董商冷子兴又给他好好地上了一堂人生哲学课。因此,贾雨村一点即通,借着“起复旧员”的机会,央求林如海给妻兄贾政写信,请贾政在朝中帮忙。于是,在贾政的运作下,贾雨村得以复职,补为金陵应天府知府。通过这次经历,贾雨村看到了关系网上所附着的巨大价值。

  因此,到任后,面对薛蟠打死冯渊的案子,在门子的暗示和启发下,“便徇情枉法,胡乱判断了此案。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,也就无甚话说了。”

  贾雨村不仅在门子的点拨下按照官场潜规则顺利地摆平了诉讼各方,而且以超越了门子的智慧,快刀斩乱麻地了结了此案,还不失时机地向“四大家族”献了一媚,可谓一举几得。后来,贾雨村补授大司马、协理军机参赞朝政,官升数级,成为了朝廷大臣,更是得益于“四大家族”投桃报李的帮助,关系网上所附着的利益,也达到了最大化。

  贾雨村介绍

  贾雨村是在《红楼梦》中登场的虚拟人物,他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,以“假语村言”提醒读者,统率全文。 贾雨村,名化,字时飞,别号雨村,故为“假语村言”。原系湖州人氏,生于仕宦人家。但到他时,祖宗根基已尽,人口衰丧,只剩下他一人。

 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,无奈囊内空空,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,每日卖文作字为生。后因甄士隐相助,他才有钱上路,考中进士,做了知府。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,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。

  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,他又官复原职,但为官不正,乱判了一起“葫芦案”(为“糊涂案”),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,因为“因嫌纱帽小,致使锁枷扛”。在《红楼梦》一书中,贾雨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。

  人们常用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”来评价《红楼梦》,而通过贾雨村这面镜子,读者可以从中照见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、司法制度及官场的阴暗险恶,人生的得失荣苦等等。

  微信搜索公众号【醉爱红楼(zui2honglou)】关注后,在对话框发送人名,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,如:黛玉。回复诗句,获取相关诗句解析,如:葬花吟。回复回目,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,如:1。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……

红楼一梦

热门推荐
红楼一梦郑重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作品人物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 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
投稿邮箱112233@qq.com
红楼一梦vrrw.net 版权所有 2016-2018 ICP证:鄂ICP备xxxxxx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