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玉身世之谜 妙玉到底是什么身份(2)

【导语】:

对于妙玉的身世一直都是个谜团,有人说她是个官宦世家的小姐,后来沦落至此的,有人说可能是公主,那么妙玉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?

  那么,妙玉身世到底若何?前面说过,妙玉用度在贾家之上;妙玉行事,在贾府是居高临下,连贾母也在她之下。凡此种种,可以推测,妙玉绝非一官宦之家可解释,试问贾府以皇家外戚之位,还有哪一个官宦家族可盖?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,就是妙玉乃金枝玉叶,有皇家身份。既如此,为何又以修行之身隐居蟠香寺十年余,后又迁居贾府继续隐居?难道也和秦可卿一样,与废太子有着密切关系?确实如此。而且不仅如此,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测,妙玉的原型才是废太子的女儿,是真公主,秦可卿是假公主,是妙玉的贴身丫鬟,作了妙玉的替身,隐居贾府,关键时刻代妙玉赴死。

  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推测,但这种推测一形成,关于妙玉的种种疑惑就豁然洞开,一下子明朗起来。原来笔者也只可以断定妙玉与皇家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,但到底是什么关系?曹雪芹已经设计了一个秦可卿,不可能再以同样的笔法让另一位公主也去贾府避难,且若果妙玉与可卿是两个完全独立、毫不相干的人的话,那就与贾家失去了关系,这个人物就是孤立的,这在《红楼梦》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网中,是不可能的。我们也可以设想妙玉与秦可卿都是废太子的女儿,两人是姐妹关系。既如此,为什么妙玉早不进贾府晚不进贾府,在蟠香寺一待就是十年多,直等到可卿死后才进贾府?细思细量,这显然是贾家与“坏了事的义忠五老千岁”等“月”派一党用的障眼法,等“日”派认为他们一直盯着的“公主”死了,才使个法子使真公主进府。至于“日”派与“月”派之间的凶险搏斗以及可卿身世,刘心武老师分析得已经很透彻了,读者一看便知,这里不再赘述。需要申明的是,笔者之能够提出妙玉如是身世说,完全是建立在刘心武老师揭开秦可卿身世之谜的研究基础上的。当然,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,能够支持这一推测的,书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,就是林之孝家的在汇报妙玉身世征求王夫人意见时,有一句“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,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。”我们知道,《红楼梦》中许多话都是话外有话,这里随随便便说的一句话,在另外的地方却是一个大关键,所有《红楼梦》才需要研究。我们读这句话,前一句“自小多病”实际是虚话,孩子小时候多病是正常的,但由这句话却引出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,“买了许多替身儿”。曹雪芹为什么要让林之孝家的说这一句话?读者一定要明白,他是在告诉我们,妙玉是有替身的,且光有替身还不行,既有替身,真身兴能隐匿,所有才亲自入了空门。这就是林之孝家的说的,“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,方才好了。”这一句“方才好了”,实际上是说,这才瞒得住,且一瞒就是十一年(在蟠香寺住了十年,都中西山牟尼院又住了一年)。

  当然,可卿这个替身也不是随随便便找的,她必须熟知妙玉的言行举止,了解皇家仪止规范,方能替的像。林之孝家的说,“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”,说明在可卿之前还有其他替身,但都不像妙玉,均被识破,最后不得已才选了可卿。笔者猜测,之所以最后选中可卿,一是可卿与妙玉关系相当密切,彼此比较熟悉,基本条件符合。二是妙玉非常喜欢可卿,不到万不得已,还是舍不得让可卿去做这个替身,毕竟这是九死一生的事,可卿的死也证实了这一点。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可卿与妙玉长得很像。可能读者要问,妙玉与可卿连面都未见过,贾家上下也从未有一个人把她们放到一块儿比较过,书中也找不到说她俩长得像的句子,你怎么能说她们俩长得像?确实,可卿死在先,妙玉进贾府在后,任谁也不能把她们拉在一起比较。但细读全书,有一处需得注意。第五回中宝玉被警幻仙子引至一香闺绣阁中,见有一位女子在内,“其鲜艳妩媚,有似乎宝钗,风流袅娜,则又如黛玉。”这女子自然是可卿无疑,但为什么说她既像宝钗,又像黛玉?我们知道,宝钗和黛玉的容貌差别还是很大的,一个玉肌丰润,一个娇弱瘦削,若像宝钗,就不可能像黛玉,若像黛玉,则必异于宝钗。曹雪芹却非让可卿既像黛玉又像宝钗,其用意不在像谁,而只在一个“像”字,是说可卿很像。像谁呢?像自己替的那个人,也就是妙玉。综上所述,可卿是极得妙玉喜爱的一个贴身丫头无疑,且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若此,我们是否可以将“可卿”解为“可擎”,也就是可托呢?

  至此,妙玉身世基本明朗。当然,判定妙玉身世绝不能单靠推测,还必须有足够的依据,我们细细分析。

  先是妙玉进贾府。这也是妙玉的第一次暗出。妙玉进贾府的时间(也可以说是“时机”)是在秦可卿淫丧天香楼,贾元春才选凤藻宫,贾府为元春省亲建造大观园已毕时。至于可卿死乃元春告密,因而立功得封等诸细节,刘心武老师论述已颇详备,读者可自去查考。为什么选这个时机进贾府?在“月”派(即贾家、义忠王老千岁、北静王等)看来,可卿的死,使“日”派暂时放松了警惕,是妙玉进府的最佳时机。且就选在省亲的时候,在元春的眼皮子底下大大方方进府,以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。那么,他们瞒过去了吗?笔者认为,瞒过了皇上,却未瞒得过元春。我们再来看元春省亲一回。元春省亲,游幸了正殿、侧殿、潇湘馆、怡红院、稻香村、蘅芜院等处,又题写了缀锦阁、含芳阁、蓼风轩等匾额,又命宝玉和众姊妹作诗以阅,后又听了四出戏,又进了夜宴,好一番功夫。诸事已毕,论说该坐下来休息一下,与贾母、王夫人等说说话,诉诉离情。但是没有,书中说,“然后撤筵,将未到之处复又游玩。忽见山环佛寺,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,又题一匾云:‘苦海慈航’。又额外加恩与一般幽尼女道。”元春为何在一番折腾之后,不顾疲乏,复又将未到之处游玩?要知道,这一切活动都是在晚上进行,大观园又大,贾政与清客相公走了半天方走了不到一半,元春要上述这所有的事做完,至少也得三个钟头。而且按正常程序,玩也玩了,看也看了,诗也做了,饭也吃了,应该稍坐片刻,起驾回宫了。可元春偏没有,还要再看。是贪恋景色吗?肯定不是。而是要细细地搜捡有无可疑之处。可见是着实的不放心。果不其然,“忽见山环佛寺”,“忽”字突然,一时没有看见,忽然看到,说明此寺未在明处。“山环佛寺”,即四周环山,中间有一佛寺,确实非常隐蔽。如此隐蔽之处,忽然被元春看见,不是搜捡是什么?这也正与元春判词“天伦呵,须要退步抽身早”相对。隐匿可卿已是身陷危境,今可卿死后又匿妙玉,岂不是陷之愈深。所以元春发出感慨,爹娘呵,必须要退步早抽身了!元春发现隐匿妙玉的佛寺后的反应是什么呢?“忙另盥手进去,焚香拜佛”,到此地步,也人能祈求菩萨保佑了。所题匾额,也大有深意。至此,脂批:“写通部人事一篇热文,却如此冷收。”寓意这对于刚刚帮贾府险境退步的元春来说,无异于浇了一瓢冷水。无奈之下,题匾“苦海慈航”。又额外加恩与一般幽尼女道,无非是起抚恤监视之意。

  那么,妙玉是如何进得贾府的呢?是贾家写请贴请进来的,而且是迫不及待。书中写道,林之孝家的说了一大堆,王夫人不等回完,便说,“既这样,我们何不接了他来。”什么人物使得王夫人如此性急,连考虑都不用了,甚至话都不等人家说完。这与王夫人稳重老持、遇事三思而后行的性格大相径庭(在王夫人处理金钏、晴雯事件中,刘心武老师多有分析)。而且不止如此。林之孝家的接着回道,“请他,他说:‘侯门公府,必以贵势压人,我再不去的。’”至此,林之孝家的没回完的话就明白了。他不是在请示王夫人要不要请妙玉进来,这早已是定好了的,而是在请妙玉时遇上了难题,妙玉不来,说贾府是侯门公府,我却瞧不上,我宁愿在牟尼院住着也不愿进这样的权贵之家。对妙玉的这句话,脂砚斋有批:“补出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洁。”一句话两层意思,一层意思是妙玉心性高洁。这不消说,书中只有写到妙玉的地方都会突出这一点。关键是另一层意思,就是妙玉身世不凡,且是“补出”,也就是说前面林这孝家的没有交待清楚,这里要补写一笔。可见在脂砚斋的眼里,妙玉原型着实的身世不凡。不凡到什么程度?到王夫人是无条件服从,妙玉要怎样就怎样,只要能住进来就行的程度。于是就想都没想,破例命下帖子去请。可能有读者要问,林之孝家的不是说妙玉是苏州人氏吗?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,去年才随师父入都。这只是曹雪芹用的障眼法而已,说妙玉是苏州人,只不过是说妙玉当时住在苏州而已。我们可以想想,怎么就那么巧,早不入都晚不入都,就在可卿死元春受宠的前一年入都?且书中还有一句极重要的话,说妙玉的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,并于临死前嘱咐妙玉不要回乡(回苏州),在此静居,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。这些令读者摸不着头脑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?我们可能解释为:妙玉师父早已算到会有元春告密可卿死这一劫,而可卿的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元春受宠,这一点连可卿也想到了,所以她在死前才托梦给熙凤说了那番话。至于妙玉师父是什么人,又是怎么死的,书上没有交待,但我们可以猜测的是,她也是“月”派当中的一个重要人物,为保全妙玉而死,死前安排了妙玉进贾府这件事。如此,妙玉的去岁入都也就顺理成章。在这里,我还要补充一点小看法。就是妙玉师父说的“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”一句话。刘心武老师把它解为妙玉会与某个王孙公子(可能是卫若兰)有结果,师父让她在此静居,等待着自己喜爱的人出现。笔者以为,这里所说的“结果”,就是妙玉进贾府这一结果。因为,在妙玉师父看来,给妙玉一个安全、合适的定居之所,这是她所能给妙玉的最好结果,还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?她十年当中带着妙玉隐居蟠香寺,有谁能说她不是在背负着保护妙玉这样一个重大的使命?她于去岁带妙玉入都,等的也正是这个结果,就是要把妙玉安全地送进贾府,完成自己的使命。况且,妙玉师父于前一年于危急中死去(与可卿死的时间相对),她所能预知的也只能是这个结果了,至于妙玉婚事,太遥远了,只能在妙玉的判词中有所暗示。

  这是妙玉进贾府,已显见得身世高贵,不同凡响。再看妙玉的用度。四十一回中贾母带刘姥姥等众人来栊翠庵品茶,妙玉给贾母用的是一个成窖五彩小盖钟,给众人的是一色官窖脱胎填白盖碗,比贾母的略低一等(可见官窖脱胎填白盖碗在妙玉那儿是最普通的器物,等同于我们家常用的茶碗),而给宝钗、黛玉拿出来的是什么器皿呢?一个是分瓜 瓟斝,上面还镌着一行小真字“晋王恺珍玩”,又有“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”一行字。也就是说,这个器皿曾经被晋朝王恺珍藏把玩过,后来到宋朝又被苏东坡在秘府见过一次。这东西有多稀缺多贵重可想而知。另一个给黛玉使的器皿叫“杏犀盂”,大体上就是用犀牛角制作的一种东西,也非常贵重。就是自己常用的饮茶器皿绿玉斗,妙玉说宝玉,“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。”读到这里,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琢磨一下,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呢?确实,书中还有一处提到器皿摆设超过贾府的,那就是秦可卿的卧室。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下,在秦可卿的房中,有武则天镜中的宝镜、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飞盘、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、寿昌公主的榻、同昌公主的联珠账等等,皇家气息浓得不能再浓。相对而言,妙玉所用器皿无一沾带“皇”字,王恺乃一富商,苏轼系一文豪。这正是贾家造假像真的手段,既要掩饰可卿的身份,又要微露出一丝珠丝马迹,方才令人信得。当然,妙玉自然是瞧不上那些虚夸之物,但讲究却也是一等一的。
  微信搜索公众号【醉爱红楼(zui2honglou)】关注后,在对话框发送人名,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,如:黛玉。回复诗句,获取相关诗句解析,如:葬花吟。回复回目,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,如:1。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……

红楼一梦

  • 上一篇文章: 上一篇:妙玉人物分析 妙玉是个怎样的人
  • 下一篇文章: 下一篇:妙玉被强奸沦为妓女 结局悲惨
  • 热门推荐
    红楼一梦郑重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作品人物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 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   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
    投稿邮箱112233@qq.com
    红楼一梦vrrw.net 版权所有 2016-2018 ICP证:鄂ICP备xxxxxx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