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红学家对王熙凤这一艺术形象的个性,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,归纳出“胭脂虎”、“千手千面人”、“剥削阶级的代表”等各式各样的结论。
《红楼梦》中王子腾和王熙凤什么关系,王子腾
王子腾和王熙凤是什么关系 王熙凤是王子腾的女儿 因为《红楼梦》里有多处清楚地谈到王熙凤的出身:第二回《贾夫人仙逝
2020-09-02
许多红学家对王熙凤这一艺术形象的个性,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,归纳出“胭脂虎”、“千手千面人”、“剥削阶级的代表”等各式各样的结论。
二、王熙凤的需求结构
凤姐千手千面的个性特征,究其根源,乃是由于形成了一定结构的需求体系。因为这种需求结构体系“促使人形成一定的意识倾向及一定的调控机能,从而构成了各人的个性模式”⑽。因此,分析出凤姐的需求倾向以后,探讨其需求结构,对深入了解王熙凤的个性特征,具有更直接的意义。
在王熙凤的需求体系中,由于众多需求共处于同一个体中,而“需要是相互作用的,不同的需要之间并非孤立存在,而可以相互影响”⑾,所以当它们相互作用时,必须遵循“优势、融合、辅助、冲突”⑿等四原则。
根据曹雪芹的描写,我们看到,凤姐为了钱,她可以不顾夫妻之情(见第七十二回),可以撒谎放赖(见第六十八回),但为了权,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她又不得不把对金钱的需求放到次要的位置(为了应付王夫人、夏太监,不得不典当首饰);当她的身体不足以履行其职责时,她也“恃强羞说病”,把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置之不顾附图 (連結)当她的地位和安全受到威胁时,不惜以谋害他人性命为代价(“发脱”尤二姐,附图 (連結)杀张附图 (連結))。可见权势需求在凤姐的需求体系中,起着支配的作用。而权力的获得,往往又成附图 (連結)金钱需要的手段(理财贪污,揽讼牟利等)。
她的社交,不论是与“小叔子大侄子,说说笑笑”,还是请人吃年酒,主要是为维持其家庭和她个人的地位服务;尽管有时也有心理保健的作用。当然,她对权势的强烈欲望,也投射到她的社交需求上。
求知是为了要更好地行使职权,尽管有时也为自己或他人的健康而不耻下问。
寻求安全的保障,也正是为了维持和巩固其统治,不管是谄上,还是抚下,皆是为了满足“权势”这一核心需求服务的。她的审美旨趣,也反映了她的显耀意识。
自我实现——那种希望获得他人“积极关注”⒀的需求,体现在王熙凤追求、巩固和显示权势、金钱的过程中,也体现在她的社交生活和寻求安全保障的过程中,是各类需求在更高层次上的集中反映。
生理需求本身也包含了安全需求的成分,也是追求其他需求满足的基础。
当然,审美活动可以为社交服务,社交过程中也能获得大量的知识。但在她的整个需求体系中,权势、金钱的满足,是审美、安全、生理以至情感、自我实现需求获得满足的保障。
所以在凤姐的需求结构中,权势需求是核心,在诸需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居支配地位;除权势外,金钱在诸需求中又占有较重要的地位,在与诸需求(情感、社交)的满足发生冲突时,凤姐总是把获得金钱放在首先被选择的位置上。求知、审美、社交、情感、生理、安全需求,皆为权势、金钱需求的满足服务,是辅助性的需求;当然,有时这些需求也与权势、金钱需求融合在一起,强化权势和金钱需要(如笼络平儿等,结交内监,追求健康);有时甚至某类需求还突出地占据重要位置,但总的格局是不易改变的。
在求知、审美、情感、生理、安全、社交需求之间,存在着并列、交叉、融合的关系,这种关系随着情境的改变而不断改变。
而自我实现需求是所有其它需求在某个情境中的集中反映,是一更高层次的需求。
因此,我们可以把凤姐的需求结构,归纳为“两层次多维度的需求系统”。
三、王熙凤需求结构的缺陷及其代表性
如前所述,决定个体个性的不是他的需求的种类、数量,而是其“需求结构的定型”。所以需求结构方面的特点,才是决定个性特征的直接因素。正是由于需求结构特征决定人的个性特征(能力、气质、性格),可以肯定,个性特征改变的根源,必然是由于需求结构的改变。
王熙凤短短数年中,前后性格所发生的惊人变化,远远脱离了人的个性“不断完善、终生发展”的常规(艾里克森),这就不能不从其需求结构的改变、以及从其需求结构本身的缺陷中,去寻找其病态人格产生的根源。
那么,凤姐需求结构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?
(一)需求结构的权力中心倾向与环境压力不协调。凤姐的那种高度膨胀的权势需求,无疑会受到环境压力的抵制,这种抵制可能来自长辈(邢夫人当面给她没脸),也可能来自同辈(贾琏、尤氏奚落)或下人(丫环仆妇暗里算计)。而“主体需求与客体压力不一致,心理就会失去平衡”⒂,凤姐的心理就一直是处于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中。
(二)需求结构的非系统性。健全的需求结构应该是一多层次、多维度、多水平的系统;系统内各类需求地位的演变,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自组织过程。但王熙凤的需求系统却是高度无序的:
首先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缺陷上:除了她的“自我实现需求”属于较高的一个层次外,其他各种需求皆处于同一层面上;这无疑应视为一种畸形的需求结构。由于缺乏有机的组织,只要其中任何一类需求的满足受阻,需求系统内部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调整,而导致整个需求体系的破坏,表现出种种异常情绪(焦虑)或异常行为(歇斯底里发作)来。
其二是表现在她需求发生过程的无序性方面。由于王熙凤特殊的社会地位,使她能在缺乏对生理,安全需求发生过程的充分体验的情况下,直接体验到权力、金钱的需求,因而当权势需求与其他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,只能进行反常调节(尽一切手段满足权势需求),从而诱发了人格心理的变态及其直接外显。
我们分析凤姐需求结构的特点,不单能揭示出凤姐人格特征的内在原因,更重要的是,通过对凤姐需求结构的分析,反映她所代表的那一特权阶级的需求特点,及他们那些独特的行为方式的根源。
贵族地主阶级的地位和财富,来自最高统治者的分封,和通过联姻、交际应酬等方式所结成的社会关系,以及对下层劳动者的剥削。这种依赖赏赐和剥削而生存的特权阶层,他们的地位,正如曹雪芹所比喻的,是建立在“冰山”之上的,只要失去最高统治者的宠幸;失去社会的保护网;或者失去被剥削者的供养,冰山,就会立即瓦解。他们自幼无生理、安全之忧(“安富尊荣”);无勤劳奋斗之苦;除了享受还是享受,成年后又承祖宗的福荫,直接参予权力、金钱的猎取,发展出种种离奇的需求倾向。这样的需求结构、是高度无序、高度不健全的。这一阶级的社会特点和需求特点,在王熙凤身上得到了高度集中的表现。
凤姐及其所代表的贵族地主阶级所特有的需求结构和社会基础,终究难逃消融瓦解、分崩离析的可悲结局,而这正是曹雪芹苦心塑造王熙凤这一典型形象的伟大之处。
微信搜索公众号【醉爱红楼(zui2honglou)】关注后,在对话框发送人名,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,如:黛玉。回复诗句,获取相关诗句解析,如:葬花吟。回复回目,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,如:1。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