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一些学者将《红楼梦》的主人公贾宝玉誉为封建家庭的叛逆,说在他和林黛玉身上,洋溢着对那个时代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,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典型。如此评价贾宝玉当然没有什
《红楼梦》中蒋玉菡和贾宝玉是什么关系
蒋玉菡和贾宝玉是什么关系 蒋玉菡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。二人在最初见面的时候就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
2020-09-04
当代一些学者将《红楼梦》的主人公贾宝玉誉为封建家庭的叛逆,说在他和林黛玉身上,洋溢着对那个时代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,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典型。如此评价贾宝玉当然没有什
中国古代有过不少拒绝做官的人,但原因不同。有的是为保持名节尽忠于前一朝廷;有的是对新朝廷抱有敌对态度;有的是自鸣清高;也有的是沽名钓誉,等等。如果说贾宝玉是叛逆者,那么就是说他敌视朝廷、敌视当政的皇帝才拒绝仕途、拒绝走统治阶级规定的政治道路的。是这样么?答案是否定的。请看第十四回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那段描写,把宝玉对北静王的思慕已久的崇敬爱戴之情刻画得淋漓至尽。一听说北静王叫他前去见面,“自是欢喜”,“忙抢上来参见”。一个“忙”、一个“抢”,两个字写尽了宝玉的媚态。对北静王赏赐的鶺鸰香串,他恭恭敬敬接过来,“回身奉与”他父亲,而后又“珍重取出来,转赠黛玉”。北静王是何许人?皇亲贵胄。从宝玉对北静王的态度上,能看出他对朝廷有半点不恭吗?
至于说林黛玉将鶺鸰香串“掷而不取”,那是因为“别的臭男人拿过的”,并非是因为是皇帝赏赐的。一个闺阁中的少女,岂能随便要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戴过的东西?这个态度符合林黛玉的一贯性格。如果黛玉见了这鶺鸰香串便如获至宝,继而珍重收藏,那就不是林黛玉而是见物眼开的坠儿了!因此,以这件事证明林黛玉藐视皇帝、把皇帝也算在“臭男人”之列是很牵强的。
我们说过,《红楼梦》是作者的自叙,作者是贾宝玉的原型。无论从哪方面说,本书作者都绝无敌视、仇视朝廷之意。而且,书中只要涉及朝廷、涉及皇帝,作者总是诚惶诚恐、感恩戴德,挑拣着好听的赞美字眼,肉麻地歌之颂之。比如第四回:
近因今上崇诗尚礼,征采才能,降不世出之隆恩,除聘选妃嫔外,凡仕宦名家之女,皆亲名达部,以备选为公主、郡主入学陪侍,充为才人、赞善之职。
甲戌本此处有段脂砚斋侧批:“一段称功颂德,千古小说中所无。”
再比如第六十三回,贾珍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,连忙告假——
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,不敢自专,具本请旨。原来天子极是仁孝过天的,且更隆重功臣之裔一见此本,便诏问贾敬何职。
天子听了,忙下额外恩旨……此旨一下,不但贾府中人谢恩,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。
类似的文字还可以举出一些。总之,作者的立场决定着贾宝玉的立场。作者没有背叛朝廷的意识,贾宝玉也不会有。至于贾政在笞挞宝玉时说的“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”,是因为贾政误听人言,以为宝玉真的勾引了王爷男宠、淫辱母婢致死而说的气话。以此来判定宝玉叛逆,就犯了同贾政一样的错误——冤屈宝玉了。
贾宝玉不爱读书、不愿意走仕途,并非是他多么清高,也并非是他有什么远大的政治抱负。薛宝钗婚后批评贾宝玉的一句话切中宝玉病根:“做了一个男人,原该要立身扬名的。谁像你,一味的柔情私意!”甄宝玉说了些经济文章、为忠为孝的话,贾宝玉便骂人家是禄蠹。薛宝钗说:“人家这话是正理。”在封建社会里,一个男儿自有天赋重任:上要赡养老人,下要抚育后代——此为尽孝;报效国家,立身扬名,光宗耀组,封妻荫子——此为尽忠。而贾宝玉不愿意承担一个男儿应该承担的这些责任。他所理想的生活,就是整日在一群女孩儿的簇拥之中,放荡弛纵,任性恣情,饮酒作乐,无忧无愁,死后让女孩儿们的眼泪漂送到鸦雀不到的幽静之处随风化了,再不要托生为人。“寿怡红群芳开夜宴”,一坛酒喝到四更时分,“一个个吃的把臊都忘了”,“大家黑甜一觉,不知所之”。那才是贾宝玉最惬意的时光。
然而好景不长,美好的梦境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。“金满箱银满箱,展眼乞丐人皆谤”。随着家族的衰败,宝玉与其家人流落到社会的最底层。这时他“愧则有余,悔又无益”了。按照作者原来的设想,结局是让宝玉“悬崖撒手”——抛却娇妻美妾,遁入空门,其实是让他做最后的逃避。如果说以前的逃避是由于落堕情根的话,那么最后的逃避则是因为“贫穷难耐凄凉”。无力回天,又身无长技,不逃只好一齐饿死。“悬崖撒手”,撒的其实是一直缠绕着他的“情”。
总之,贾宝玉一生都是个现实和责任的逃避者。说他是叛逆者,那是把他拔高了,而且是拔得太高了。
微信搜索公众号【醉爱红楼(zui2honglou)】关注后,在对话框发送人名,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,如:黛玉。回复诗句,获取相关诗句解析,如:葬花吟。回复回目,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,如:1。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……